close

Playgroup 源於英國和澳洲, 由一些媽媽自行組成互助小組, 讓年幼子女聚首一堂, 一起遊戲。八十年代起開始流行於英國、美國澳洲及加拿大。Playgroup 現時沒有統一的中文翻譯,台灣一般就叫PG或是共學。

Playgroup沒有嚴格的定義,主要從入學年齡來劃分,在英美等地,五歲以下的幼兒就讀的非常規課程皆可歸類為Playgroup。

Playgroup 以玩遊戲為主, 玩遊戲對幼童的發展非常重要, 幼童除了在遊戲中能感受到樂趣外, 更能透過遊戲來探索和認識四周事物, 並且發展體能、智能、社群行為體驗及平衡情緒。

台灣前幾年就開始有PG的運作,但大部分的人並不清楚有哪些團體在運作,也不知道該怎麼自組運作

所以當我想為孩子找PG相關資訊時,發現很難找到豐富的資訊

於是成立了這個社團"PlayGroup共學共玩"

希望藉此社團可以收集到更多資訊 也希望可以分享PG的概念給大家..

 

因為PG的類型很多..

有開放式大團隊的活動方式..

也有封閉式小團隊固定成員的運作方式..

我還是想特別推動"小團隊固定成員"這個模式...

 

當初我會想參加PG..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只有一個孩子..

短時間內並沒有送她上幼兒園的規劃..

所以想為她找一起玩樂的伴..

其實並沒有想要她學到什麼之類的想法...

不過經過真實的運作PG以後...另外也帶女兒上了一些其他課程..

我發現"固定成員"的PG有很多好處..

 

1.孩子才能真的交到朋友

女兒參加PG大約一個月左右後,每天都唸著她PG夥伴的名字,很期待與他們相見的日子

2.家長也能真的交到朋友

不固定成員的PG,大家一起活動以後就各自回家,個性比較活潑的家長比較有機會藉此認識朋友,但不善交際的家長就只能帶著孩子回家去,再跑下一活動

大團隊的PG容易有小團體存在,彼此要有共識比較困難

固定成員的PG,除了一周一次的見面外,平常會有固定群組互相聯繫交流,分享彼此孩子的狀況並討論PG活動相關的事宜

也會在固定聚會的時間外,各自約一起去公園或親子館等地方遛孩子

就在這樣緊密的互動中,自然而然交到了可以一起育兒交流分享的好友

3.固定成員對孩子可以產生安全感

每次聚會孩子們相聚就像好友相聚一樣,看到朋友的家長,都是熟悉的叔叔阿姨,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安全感的

跑課的PG每次見到的人(同學.老師.其他的家長)都不一樣,對孩子來說必須不斷的適應,是很辛苦的

可能剛適應完新環境跟人 活動就結束了 @@

4.可以從中觀察與建立孩子與其他孩子互動的方式

因為是固定成員,所以對互相的孩子們也都很熟悉

在每次的活動中都可以觀察到自己的孩子面對不同個性孩子的行為會如何反應

(例如我的女兒對於朋友的熱情擁抱及身體接觸非常敏感 朋友一抱她就害怕躲來我身邊哭 我就藉此可以告訴她 她可以怎麼反應)

每一次的碰面也都可以看到他們的進步

跑課的PG基本上孩子間不會有比較深的互動 

5.整個團隊緊密的一起成長

雖然我說參加PG是為了幫女兒找玩伴

但是其實在玩的過程中 因為規劃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活動

女兒不斷的學習跟接觸了許多事物 也增加了很多在家待著不可能得到的生活體驗

而身為媽咪的我也在這過程中 對女兒的個性及特質更了解 更知道怎樣引導女兒的發展

同時 因為固定成員的關係  對彼此的孩子跟家長都很熟悉

我們常看著這幾個孩子說  我們是一起看著他們長大的

互相也經常討論孩子的狀況 分享理念與作法

在這過程中也得到很多寶貴的意見

 

可以發現我並沒有提到自組PG費用比較低這件事

事實上費用是比較低  但這不是我鼓勵大家自組PG的原因

因為自組PG要花上的精神跟時間 絕對抵過那些費用啦!(參考自組PG困難的地方篇)

許多家長告訴我  參加PG是跟孩子一起成長的珍貴時光..

有PG經驗的家長也告訴我  孩子長大後 最喜歡的朋友還是小時的PG夥伴(青梅竹馬啊~~)

許多PG家庭在孩子長大入學後已經不會有一週一次的聚會 但還是保持緊密的聯繫 經常一起出遊 彼此分享孩子的成長

我想這些才是自組固定成員PG珍貴的地方了!

 

也歡迎有PG經驗的家長分享更多給我們^_^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Playgroup 共學 PG
    全站熱搜

    童伴親子優選好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